★产品特点
1、早强、高强:1天抗压强度≥20Mpa,3天抗压强度≥40Mpa,28天抗压强度≥60Mpa。
2、微膨胀性:保证设备与基础之间紧密接触, 二次灌浆后无收缩。
3、自流性高:可填充全部空隙,满足设备二次灌浆的要求。
4、抗离析:克服了现场使用中因加水量偏多所导致的离析现象。
5、抗开裂:现场使用中因加水量不确定、环境温度不确定以及养护条件限制等因素裂纹现象。
6、耐久性强:经上百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循环实验强度无明显变化。
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强度明显提高。
7、可冬季施工:允许在-10℃气温下进行室外施工。
★产品用途
1、用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。
2、用于地脚螺栓锚固及钢筋栽埋。
3、用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和修补。
4、用于梁柱截面增大加固工程。
★产品类别
1、通用加固型。
2、豆石加固型。
3、超细加固型。
4、超早强加固型。
(1)急凝
混凝土凝结速度快,这种现象比较少见,水泥中C3A水化速率最快,可以短时间内凝结,但水泥中掺有石膏,可以有效抑制C3A的水化防止水泥急凝。
但水泥中C3A含量偏高或活性大,石膏含量不能有效抑制其水化也会造成急凝。
C3A水化是放热反应,如果凝结过程中伴随温升,基本可以判定是急凝。
水泥有急凝现象时,单靠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难以控制水泥水化。
(2)假凝
混凝土生产中,有时拌合物坍落度损失过快,通过搅拌有所改善,这种并非真正凝结造成浆体稠化的现象称为假凝。
水泥假凝一般是由于水泥中石膏溶解速率过快引起的,无放热现象,不会引起温升,这是与急凝的主要区别点。
(3)缓凝
混凝土凝结时间长于预期的现象称为缓凝。
常见的有整体缓凝和局部缓凝两种。
整体缓凝一般来说是外加剂超量使用造成的,也有部分粉煤灰等含有亚硫酸盐造成缓凝。
局部缓凝可能是由于二次添加外加剂调整工作性,拌合物搅拌不均,或工地现场加水造成浆体集中,水灰比变大,外加剂局部过量,或外加剂匀质性差,出现分层现象,造成混凝土局部过度缓凝。
(4)混凝土“硬壳”现象
混凝土浇筑后,表面“硬化”,内部发软,仍然呈未凝结状态,称为“硬壳”现象。
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空气干燥,气温高蒸发快的天气,混凝土拌制过程中使用过多的外加剂保坍,造成表面失水形成“硬壳”,而并非真正水化,内部在外加剂作用下长期处于塑性状态。
这种现象的危害是,表面失水形成裂缝,尤其是像路面、地坪更严重,表面的“硬壳”不足以支撑磨盘抹压,难以消除以形成的裂缝,而且硬化后再浇水养护也无济于事。
生产中的常用措施是:
①严格控制外加剂用量;
②了解外加剂中缓凝组分的特点,做到心中有数;
③加强表面养护,防止失水产生裂缝,即尽量避免混凝土受太阳直射,刚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可采用喷雾和洒水等养护方法。